“他有点在找借口。” 前曼联后卫菲尔 - 琼斯在 BBC 节目中的直言,将利物浦主帅斯洛特推上了舆论风口。面对球队近期的低迷战绩,斯洛特将部分失利归咎于 “对手踢法过于直接”,但琼斯的反驳一针见血:“没人会在安菲尔德与利物浦对攻,这本是常态。” 真正的问题,藏在他口中 “每次球进禁区就恐慌” 的防守乱象里。从定位球赛季已丢 7 球,到中场拦截数据腰斩,红军的防线崩塌早已不是对手战术能解释的偶然,而是斯洛特战术体系失衡的必然结果。
借口与现实:对手长传是常态,防线恐慌才是病根
斯洛特对 “直接踢法” 的抱怨,在琼斯看来更像回避问题的托词。在英超赛场,面对利物浦这样的传统豪门,客场球队采用长传反击、收缩防守本是常规操作 —— 克洛普时代的红军就常遭遇类似战术,却能凭借稳固的防线与高效反击化解危机。但如今的利物浦,却将这种 “常态” 变成了 “死穴”,根源在于防守端的全面拉胯。
数据最能说明问题。本赛季利物浦每 90 分钟的拦截次数从上个赛季的 7.9 次暴跌至 3.7 次,抢断次数也从 16.9 次降至 13.3 次,中场屏障作用的消失让对手长传能轻易穿透防线。更致命的是禁区内的慌乱表现:对阵纽卡斯尔时,面对特里皮尔的角球传中,球队竟安排麦卡利斯特盯防身高 1 米 98 的丹 - 伯恩,直接导致失球;迎战布莱顿时,两个角球防守均出现漏人,斯洛特自己都承认 “练了一周还是没用”。琼斯所见的 “恐慌” 并非主观感受,而是防线站位混乱、协防缺失的真实写照。
防守崩塌:从边路漏风到定位球灾难
利物浦的防守漏洞早已形成连锁反应,绝非 “对手长传” 就能概括。阿诺德离队后,右路成为最明显的短板:替代者弗林蓬虽有速度优势,却缺乏回防意识,对阵伯恩茅斯时频繁插上助攻,身后空档被对手反复利用;左路的科尔克兹对抗成功率仅四成,面对对手冲击时形同虚设,被球迷调侃为 “纸糊防线”。边路的失守让中路防守压力陡增,而维尔茨等新援身体对抗能力不足,无法承担中场拦截重任,进一步放大了防线漏洞。

定位球则成为压垮防线的又一根稻草。本赛季至今,利物浦已在定位球防守中丢掉 7 球,开局慢热的问题同步凸显,近 5 场失利中有 4 场在 15 分钟内就被对手破门。这种 “全方位失守” 的状态,让对手的 “直接踢法” 事半功倍 —— 无需复杂配合,只需通过长传找禁区或制造定位球,就能撕开红军防线。正如琼斯所言,不是对手战术多高明,而是利物浦的防守早已失去抵抗力。
信任危机:辩解难掩困境,帅位动摇显端倪
斯洛特的 “找借口”,本质上是战术失灵后的无奈之举,却进一步加剧了外界的信任危机。今夏球队经历大换血,阿诺德、远藤航等核心离队,引进的维尔茨、弗林蓬等新援未能融入体系,斯洛特照搬曼城、阿森纳的 “高个阵” 战术,结果导致 “高球争下来没人接,对手反击直插禁区” 的尴尬局面。当战术试验失败,他没有及时调整,反而将责任推给对手,难免让外界质疑其执教能力。
球迷的耐心也已耗尽。在近期主场对阵水晶宫的比赛中,安菲尔德早早响起嘘声,部分球迷甚至提前退场;卡拉格等名宿也公开表示,如今的利物浦 “像极了波斯特科格鲁执教下的热刺,只攻不守,漏洞百出”。更严峻的是,球队在 10 月遭遇欧冠、英超四连败,斯洛特的帅位已出现动摇,若不能尽快解决防守问题,琼斯的批评或许只是信任崩塌的开始。
正视问题,才是破局的第一步
菲尔 - 琼斯的点评,给沉浸在 “找借口” 中的利物浦敲响了警钟。对手的直接踢法从来不是问题,真正的问题是球队自身防守体系的崩塌、战术调整的滞后,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回避态度。从边路补位到中场拦截,从定位球防守到禁区协防,红军需要修补的漏洞太多,而承认问题远比抱怨对手更重要。
对斯洛特而言,现在已没有退路。冬窗补强防守球员、简化战术体系、重塑球队防守纪律,每一步都迫在眉睫。若继续回避根本问题,别说争冠,就连保住联赛中游位置都将成为奢望。毕竟,足球场上从没有 “对手太直接” 的失败理由,只有 “自己不够强” 的现实答案。